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文章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不用於商業用途,僅為學習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站長刪除。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法務階梯】?
企業外部法律顧問聘用情況調查
為了解各公司聘請外部法律顧問情況,法務階梯在微信群進行了一次調查,並根據調查情況作了初步的分析。
調查對象:法務階梯微信群法務同學
調查目的:了解法務同學所在公司聘請外部法律顧問情況
調查方式:問卷,共21個問題,在法務階梯微信群推送
公司構成:在接受調查的對象中,
-地域方面,北上廣深公司占比44.7%,其他城市55.3%;
-性質方面,民營52.9%,國有占比29.2%,外資9.5%,混合8.5%;
-上市方面,非上市/非掛牌占比62%,上市/掛牌占比26.4%%,
-行業方面,制造業最多,占比16.6%,房地產領域占比11.5%
其他事項:受問卷設計、行業及人員結構、樣本量、統計方法等因素影響,調查結果可能有偏差,僅供參考。
一、總體情況
1、近八成的被調查公司聘請了外部法律顧問
在所有被調查對象中,聘請外部法律顧問的比例達到78.6%。另外,在聘請法律顧問的企業中,25%的民營企業及23%的外資企業聘請了兩家以上的外部顧問,國有企業只有12%聘請了兩家以上外部顧問。
2、關系是找尋外部法律顧問的主要渠道
被調查對象中,63.4%的公司通過高層、朋友的關系來確定外部顧問。只有31.9%的公司會通過公開和半公開的方式找尋外部法律顧問,其中完全公開(如公開招標,無門槛邀標)的方式只占5.6%。
3、10-50萬/年是大多數公司支付的外部法律顧問費用區間,費用的計算標準以限時限量總包為主
42.7%的公司外部法律顧問費用為10-50萬元,5-10萬元的占比27.2%,只有12.1%的公司支付不到5萬元。另外,50-100萬元及100萬元以上的分別占到9.5%和8.6%。交叉分析發現,在100萬元以下的各區間,非上市/掛牌公司支付的顧問費用位列第一,而100萬元及以上情形,上市/掛牌公司占比45%,超過非上市/掛牌公司10個百分點。就行業而言,制造業支付超過100萬元的最多,其次是金融行業。
費用構成中,52.2%的選擇“常規業務固定總費用,給予限定時間/數量/標的的非訴及訴訟服務,超時超量超標另行收費。專項業務個案協商”,3.9%按小時計費。同時我們發現,不論訴訟與非訴業務,不分數量和時間,一口價總包的竟然也占到26.7%。
4、四成服務質量較好
衡量服務質量,我們考慮了三個維度:專業性、可操作性、實施成本可承受。按照三個維度是否能同時滿足,我們定義了“好”、“一般”、“差”三種選項。其中,
“好”(三個維度大多數情況下均滿足)占比40.9%
“一般”(三個維度大多數情況下滿足三項之二)占比53%
“差”(三個維度大多數情況下滿足三分之一)占比6%
5、超過一半的公司對外部法律顧問的工作表示滿意
在不考慮服務質量的情形下,單就外部法律顧問的服務態度而言,72%的被調查對象選擇“好”,選擇“差”的僅占2.6%。
綜合考慮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57.2%的法務對外部法律顧問工作的總體滿意度為滿意,很滿意的達到9.5%,一般和不滿意的分別為27.2%和5.6%。?
二、從法務角度看調查結果
1、過半公司中,法務與外部法律顧問的關系為互補型
調查顯示,法務與外部法律顧問的關系中,
51.7%的關系是互補型,即雙方在專業與資源領域互補,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
29.3%的情形為法務主導型,外部法律顧問為協助角色、外包對象,處理事務性工作。
19%的情形為外部依賴型,即主要依靠外部顧問處理公司法律事務。
分析發現,互補型關系主要體現在高新技術及快消/健康行業。法務主導型關系則以互聯網、金融、建築行業居多。外部依賴型關系以酒店、制造業為主。
2、外部顧問的工作以訴訟為主
調查顯示,各項工作占比情況如下:
(1)“訴訟代理”41.8%
(2)“專項法律服務(項目盡調、法律意見書、合同擬定等)”22.8%
(3)“日常諮詢”15.9%
(4)“合同審核”13.4%
(5)“外部投訴/律師函處理”3.4%
(6)“外部協調”1.7%
(7)“培訓講座”0.4%
(8)“其他”0.4%
3、外部法律顧問工作以被動服務居多
問卷將外部法律顧問深入公司事務的程度劃分為三類,其中,
“一般(僅在公司有需求時響應)”占比78.4%
“不深入(對公司需求響應少響應慢)”占比9.9%
“深入(如周期性坐班,參加例會,參與談判,宣講新規,提示風險,融入法務團隊處理工作等)”僅占11.6%
這符合大多數人的觀感,非必要,不介入,體現出外部法律服務工作的外部性、臨時性、應急性、事務性,運營過程中的日常法律服務工作仍然以法務為主。
4、19.8%的法務在選擇外部法律顧問時具有決定權
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法務在選擇外部法律顧問時具有決定權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快消/健康、制造、金融行業。
從有決定權的法務所處企業性質看,民營企業(占比43.5%)要遠高於國有企業(32.6%)和外資企業(8.7%)。
但統計也表明,同樣有近兩成(19.8%)的公司在聘請外部顧問時法務不參與,其中民營企業法務同樣扮演了排名第一的角色。
總體而言,法務在公司的地位與影響力呈現不均衡狀態,兩極化情況較嚴重。
5、外部法律顧問的考核制度及標準普遍缺乏
57.3%的公司沒有考核機制,也不進行非正式考核,35.3%的公司由法務及業務自行考核,只有7.3%的公司有完善的考核制度。
在有考核機制的企業中,國有企業(占比70.6%)明顯多於其他性質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制造企業也多於其他企業。
這是一項需要法務逐步推動的長期工作。
三、從外部法律顧問角度看調查結果
1、上市公司及北上廣深區域的企業支付的外部法律顧問費用最多
在上市/掛牌公司中,19.6%的公司顧問費用超過100萬元,10-50萬元的為52%。
而在非上市/掛牌的公司中,只有4.8%的公司給到了100萬元,41%的公司的顧問費用在10-50萬元之間。
地域方面,北上廣深支付的外部法律顧問費用最高,四座城市中,43%的公司顧問費用在10-50萬元之間,28%的公司給到50萬以上。其次是成都/杭州/重慶/西安/蘇州/武漢/南京/天津/鄭州/長沙/東莞/佛山/寧波/青島/沈陽等經濟發達城市,10-50萬元占比46%,50萬以上的占到12%。
在所有公司中,支付超過100萬的行業中,制造業最多,占25%。而金融行業中有21%給到100萬元以上。
從企業性質角度,民營企業支付的外部法律顧問費用最高,其次是國有企業。
2、選擇外部法律顧問,公司負責人是關鍵
是否聘請特定的外部法律顧問,80.1%的公司最終由負責人決定,這說明公司在選擇外部法律顧問時可能會有法律以外的考量,如營運、關系等。但法務的角色也很重要,法務有決定權和建議權的公司比例分別為19.8%和60.3%,兩項相加達到80.1%。
3、對行業的了解和對問題的處理能力是大多數公司在選擇外部法律顧問時的首要考慮
我們設計了八項可能的選擇標準,其中,46.6%的被調查對象將“他在處理公司具體業務需求方面的專業能力”列為首選項,20.7%的同學優選“他在特定部門、行業的工作經驗”。至於“他的敬業精神及職業操守”、“他的執業年限”、“他有公司特定業務所需要的人脈關系和資源”、“他在特定部門、行業的知名度(頭銜/顧問受聘情況等)”、“他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頭銜/顧問受聘情況等)”、“其他”等各選項均不超過一成。
4、外部法律顧問的合作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在被問及下一年度年是否將更換外部顧問時,59.9%的被訪者明確表示不換,不確定的為31%,明確表示更換的為9.1%。這體現出信任及更換成本會形成一定的進入門槛,外部法律顧問長期合作的概率較高。
5、常法關系是訴訟及特定業務的一個入口
在計費方式上,52.2%的公司選擇“常規業務固定總費用,給予限定時間/數量/標的的非訴/訴訟服務,超時超量超標另行收費。專項業務個案協商?!绷硗?,有51.5%的企業的委托事項為常規法律事務,遇特定業務另行委托。
上述調查表明,相較於無常法關系的外部法律服務機構,常法關系在承接後續訴訟及專項業務時具優勢地位。
四、部分觀點
調查問卷的最後,我們留下兩個問題,讓大家發表一些看法。選擇一些有意思、有特點的摘錄如下:
20. 題目: 如果您要表揚一下您的外部法律顧問,那麼是哪件事情或者他的哪一個習慣值得表揚?
一是積極響應,即使在周末或很晚的情況下。二是提供超越法律層面的接地氣的解決方案。
反馈及時,富有責任心
服務態度很好,主要負責的律師比較細心且專業,訴訟案件收費給予較多優惠。
把乙方做成了甲方,是我未來學習的榜樣
非常謹慎細致,細微的錯誤或矛盾都可以發現
法律專業意見中立,不受公司內部關系、引薦人強勢左右意見影響。
無論現在發生的這件事是否是她擅長的領域,她都能承接下來,並且讓人感受不到他不懂,覺得這個事很牛逼。
他比法務還要敬業懂行
響應速度很快,安排的事情基本都能在要求的時間內完成
修改合同前溝通點到位
基本T+0反馈意見
態度很好,無論我何時諮詢,總是很及時的答複,如果出差沒空回複,過後會道歉並第一時間優先處理我的問題。
法律文書書寫規範
能替客戶分析各種案件走向的可能性,幫助客戶做出最佳決策
專業且靈活,有業務思維
及時報告進展
主動關注行業動態,分享給我們
處理意外事件還是很老練
說話親和有技巧
態度特別好
收到案件諮詢均會給予分析及處置指導,沒有顯示出對計費的關切。
之前有個案子比較難搞,我司一審敗訴,二審委托了律師代理,有一天半夜兩三點,委托律師發信息跟我說他找到了突破點,後面我們果然憑著這個突破點勝訴了。綜合代理全過程的表現,代理律師的敬業精神使我很是佩服。
會站在法務部大角度考慮問題,不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嚴肅認真,不因公司要求時效性而覆蓋真實和應有的嚴謹。
郵件回複後,會再次微信提醒
21. 題目: 最後一個問題。換個位置,如果您是外部法律顧問,您覺得哪些地方您能做得更好?
深入了解業務,工作主動
更加主動而非被動響應的提供服務。?我能夠為你提供服務,不會要等到你找我服務。
給意見時更多些考慮業務、交易實際情況
急公司之所急,重公司之所重,提高主動
專業,對行業的了解
主動服務,從顧問工作中發現公司潛在風險提供風險提示或解決方案。
站在客戶的角度全面思考法律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告知不可以。
深入公司,盡力與公司成為共同體。
我會站在公司的立場,為公司實務提出建設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
給管理層做宣傳培訓
主動性提高,風險高的事情主動進行溝通提示,而不是僅止於詢問的一兩個問題,給出一些制度上的建議。
溝通可以更充分一些,律師對於在諮詢過程中的問題,如果不了解就直接批注讓我們解釋,太影響效率了。
針對顧問單位的專業領域深入研究
可以更尊重基層法務人員,協調配合工作。可以互相交流一些工作技巧、工具使用等,營造更和諧的氛圍,而不至於因為觀點不一致而影響。
對公司要求的響應速度回快一些,敬業一些,正視法務與律所之間的服務關系,放下律師對法務的偏見,或是自恃清高的做派
及時響應
站在公司角度思考
提前溝通
跟蹤案件的主動性
上市公司對未披露信息有高度保密意識。但不是所有的律師都有足夠高度的意識。需要律所回去加以強調,否則並不敢放開用。
在遇到其他同類公司的風險時,會一並提醒本公司預防風險問題。
提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方法,不要僅就法講法
針對每個顧問單位制定具體詳細的服務方案
平時更多主動拜訪
加強與委托方的充分溝通
我懂甲方,可以站在甲方和乙方的雙重角度考慮問題。這是大多數沒有做過甲方工作的律師無法做到的。
主動匯報進展
目前法律顧問對公司業務了解不夠深入,需要進一步了解公司的具體業務,解答問題不夠精準,偶爾存在什麼都說了但又什麼都沒說的情況,只告訴業務不合規不告訴怎麼規避風險,公司請顧問是規避風險解決問題的而不是提出問題的,如果我是法律顧問套話少說重點多說
客戶公司業務了解程度加深
切實結合公司實際經營業務性質及業務需求,給出切實有效的法律建議。
對工作的建議可以更加主動,不以需求為前提,認為可以就提出
公司業務的熟悉程度
響應速度,服務內容專業性
外部法律顧問應多些資源,萬一遇到冷門領域,也能對接到外部資源提供服務
站在客戶角度考慮,提供解決方案。
對公司實況的了解,如何更能想我們之所想,急我們之所急。
要更站在公司行業和角度考慮
如何與各部門領導溝通協調,取得對糾紛策略的支持。
助攻!
主動諮詢法務是否有業務需要幫助處理
響應及時,答複專業性
結合公司業務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
了解公司運營模式。與內部法務部門多溝通,互相指正業務開展細節,共同推進技術發展。
在熟悉顧問單位的業務前提下,對顧問單位常規法律風險進行梳理與提示
經常溝通,不考核法務的工作
法律建議在商業領域的可操作性
結合實際情況、交易背景審核合同
對公司進行培訓
更多的書面文件提交,使法務有更多現成可用的產品,可以實現法務和外部律師的對內輸出。
會更注重時效性
解決問題時更主動的想解決辦法,而不是告訴我這個可以那個不可以。
更應該了解所服務企業的領域
相關法律推送部分,每周定時發送企業相關法律法規,提醒注意事項
主動,並為單位在法律服務上降低成本
切勿越級直接聯系領導。?多能溝通業務需求提升服務水平最好。
少用點小朋友,沒事可以多想想怎麼幫我們前瞻性地解決問題,沒事的話……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法務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