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人當中,公司法務這一群體的作用總是有意無意地被忽視。
過去,很多人對法務的作用存在誤區,認為他們的職能僅限於「審合同」,做的是綜合性業務。但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市場競爭的激烈,法律行業發展速度不減反增,催生了大量新的法律服務需求,當下,「懂行業、懂企業、懂專業」已經成為包括律師與法務在內的法律人共同面對的課題。如今的法務正向著專業化、垂直化、管理化、數字化等方面演進,法務更多的價值也逐步被挖掘被開發。?
2010年成立的LCOUNCIL,注意到了公司法務這份潛在的需求。LCOUNCIL品牌創始人楊雅認為:“一代一代的法務人員,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職場閱曆帶動和引導了公司的經營發展,在合規生產、經營、銷售和風險規避等各個方面為公司保駕護航,他們的價值不容忽視?!?
在楊雅看來,法律人應該共享價值、共同進步。新則與楊雅聊了聊十年間LCOUNCIL的發展曆程與業務升級,試圖探究:針對企業端的法律培訓究竟是如何展開的?“讓法律學習更有趣”的提出有哪些思考?作為法律人,如何以產業的觀點和公司經營的觀點,來審視企業法律服務需求的變化?
For peers by peers
——少數到多數的分享實踐
從學曆背景上來說,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法律人,因為我在讀書時期學習的是金融專業,但是我們的團隊成員中,既有科班畢業的法學生,也有公檢法出身的,還有具備相關行業從業經驗的法律人,可以說LCOUNCIL創立至今,始終都是依靠群體的力量來組建和運營。我們之所以把各種類型的人才都匯聚在一起,就是為了把“服務專業人士”這件事做得更加深入,所以,稱我為「法律服務業的創業者與實踐者」更為恰當。
創業的起點,首先要考慮這個項目的產品和服務能夠覆蓋人群與創造社會價值。我在法律行業的創業過程中留意到,諸多法律共同體例如專業法律諮詢服務機構、法律媒體、法律科技公司、法律培訓等不同業態都始終在潛心研究專業、分析案件、交流執業經驗、關注行業服務創新的細微動態。
在與業界前輩和同仁們進行持續求教和交流的過程中給我們理購的價值創建提供了很多啟示和啟發——優化溝通媒介和技術的基礎上,持續提供解決企業法務需求信息交流的「最後一公裡」是我們持續發展的動力,目前我們也是在踐行此理念進行不斷嘗試分享活動的形式來傳遞更多的價值,讓更多法律需求參與者可以彼此感知,將服務形式確定為針對企業端的法律培訓,是希望打造一個有共性共識,能協作分享,創建共同反哺的的交流平臺機制。
LCOUNCIL成立至今,我們每一步成長都長期聚焦“for peers by peers”。熱愛傾聽分享,渴求同行思考,我們將此份共享的價值和意願用企業之間最佳的實戰經驗分享的方式傳遞給更多需求承接者和實踐者。
在法律界創業的這條道路上,我非常幸運地遇到了一群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夥伴,我們共同打造了一個高效務實的團隊,將這個項目從一個不成熟的設想轉變為實踐,逐漸做到被企業接受,被法律人信任,並持續有所收獲。同樣我們也無比幸運地伴隨著許多不同行業、類型企業法務部的成長,我們既是他們需求的聆聽者,也從他們經驗分享中獲益良多。
想更好地服務企業,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企業。早期的時候,我們只能通過實地走訪來了解企業。我們在走訪很多標杆性企業時觀察到,他們都在持續不斷地進行內部創新,從管理方式到組織架構,總能提出一些全新的思考。
在整個走訪過程中我們會將企業交流訪談的內容以及我們所看到的企業創新發展進行記錄,最後用文字和報告的形式向其它法律人分享該企業的動態與實踐。除此之外,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創新,多維度地展現這些行業內的標杆和榜樣。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我們在傳統文字記錄基礎上增設了視頻欄目,為李寧、德賽、紅星美凱龍等知名企業進行實地拍攝,通過微電影的方式展示企業法務的工作內容,文化特色。
我把這些內容視作一個「公益項目」,我們的初心就是讓更多法律人乃至非法律人可以通過影像,看到法務對於企業的職責與貢獻,並且直觀地認識到企業法務和執業律師在所處環境、工作內容上的差異。
除此以外,我們還策劃了一系列公益課程,試圖探索企業法務、職業律師等法律人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在去年,我們開始與高校的大學生就業中心合作,邀請企業高管、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走進各大高校法學院進行公益宣講。希望這種方式能夠給予法學生以及年輕法律人一些啟發。
在一場華東政法大學宣講課堂上,我們特別邀請到君合律師事務所的王钊律師,王律師曾參與過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的錄制,專業能力一流的他無論是在節目中還是回歸執業律師身份,都備受法律人的喜愛,現場效果特別好。
做這些事情的原因其實有兩個:
一方面是想給年輕法律人樹立「標杆的力量」,希望這種力量最終能夠演變為他們回馈法律行業的熱情;
另一方面想要保留「法律人的善良」,LCOUNCIL當年所做的創新,離不開業界前輩的支持,我們希望將這種互助的理念傳承下去。
這正是我們認為「有趣」的事。無論未來這些年輕法律人選擇成為企業法務還是執業律師,我都希望他們是在充分了解法律職業的基礎上做出的選擇。法律學習最終面對的其實是法律人的成長,這是一個長效性的過程,而長效的熱情一定是出自內心的興趣。
回顧2021年,民法典正式實施,篩選解讀“海量”的司法解釋是企業經營治理所需;“萬物皆可內卷”背景下,法律從業者的職業選擇與規劃成為熱議的焦點;《關於開展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的方案》下發開啟企業合規熱潮;互聯網“強監管”時代下反壟斷與公平競爭應對是當下熱點……
而這些都與法務人員息息相關,法務部門需要挖掘多種方式提升為企業創造的法律服務價值,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公司的整體經營決策中來,從前那種「點對點」的法律事務,如今變成了一張無形的網。企業在國際層面遇到的更多是「非法律問題」,比如來自政策環境以及營商環境的阻擊,而這些問題,也更加需要訴求國內司法體系和法律體系的支持。
對於企業法務部而言,它已經從單一的專業法律職能部門演變為了商業合夥夥伴(business partner),在部分企業中,它進一步演變為數字化部門,甚至產生了法律運營崗位的需求。法律運營的職責在於幫助法務部門借助業務流程優化和科技更好地為業務提供法律服務,從戰略規劃、財務管理、項目管理到專業科技支持,更強的協作能力、技術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都將是題中之義。
從數字化部門到數字化思維,從數字化法務到數字化員工,從數字化企業到數字化城市,這個趨勢其實預示了如何借數字化來重新定義原來的所作所為將成為未來十年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可以預見線上線下融合全場景、全鏈路的數字化,互聯化和智能化將發生在物流、制造、研發和售後服務等領域,法律人也不例外,我們不能再以一個點作為出發點,而應該將其交織成一張網,組合成不同的模型,找到其中最高效的那個工具,利用工具降本增效,和未來站在一起。
同樣,作為為他們服務的法律培訓平臺,我們也在尋找革新求變的價值創造路徑。在邀請知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的成功經驗上迭代升級,邀請一些領航企業的法務負責人、企業高管、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行政執法部門的領導、老師,甚至包括仲裁機構、會計事務所的資深管理者等等,試圖將分享價值立體化,真正從需求的發現者、變化的推進者出發,來探索法律實務的前瞻性發展。
價值創造的路徑應該是可視化、可量化、可優化的,理購通過調研、走訪、打磨中審視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平衡,將完整的法律服務工作細分成不同的環節,放大檢視不同產品服務中的差別與客戶滿意情況。
所以坦白講,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改變未來的法律人,僅僅想做一個創新發展的更開放、更自由的交流平臺,希望法律人能夠在更寬廣的海洋中了解法律行業,在更廣泛的選項中擴展更多的職業選擇,優化價值創造的路徑,實現發光發熱的職業理想。
我始終認為,選擇了法律專業就是選擇與未來站在一起。
?
對LCOUNCIL的未來,我始終保持著一種開放的心態。因為我們不僅做的是企業端的法律培訓,同時也是鏈接需求方和供給方的重要紐帶,創業十年間,我們對接了許多有效的法律需求,也在其中不斷實踐新的商業模式和價值,我切身感受到,中國的企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有幸成為這種變化和成長的觀察者,記錄和見證了法務這一專項職能的模式創新。
未來,LCOUNCIL團隊將會紮根於中國法律人的需求,打破職能習慣,培養系統思維習慣,形成績效導向的企業文化,在迎接更多市場挑戰的同時打造一個務實、有想法並且高執行力的團隊,實現“人人都有一個市場,人人都面對一個市場”的願景。
?
無論形式如何變化,我們的初心始終是以用戶需求為先,堅持讓法律學習更有趣的理念,傳遞分享,創造價值。我們希望搭建起一座橋梁,讓優秀的法律人能夠通過這個媒介,不斷汲取知識、拓展人脈、提升專業度,去丈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