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人的行列中,公司法務是一個矛盾而特殊的群體,其時刻在尋求法律與商業的平衡,在堅守風險控制的道路上努力創造商業價值。這也是法務在日常工作中持續思索、斟酌和踐行的問題。
法務作為保證企業各項業務風險可控、安全運行的法律人,注定其需要具備兼顧法律與商業的複合技能。
矛盾沖突的根源:業務部門的天然使命在於促成交易、追逐商業利益;法務則專注於規避交易中的各項商業風險與法律風險。
那麼當法務和業務部門意見不一致時,應該如何調節?
有時第一判斷和解決方案不一定是最準確的。尤其是研究新問題的時候,由於立法、執法、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隸屬支持部門的法務人員沒有業務相關經驗的支撐,僅從法條法理出發的理解很可能是片面的。這時候,聽取業務人員的想法很重要,即使業務部門持不同意見。已經發現雙方有分歧,這時跟業務溝通,重要的是再次厘清事實。業務人員往往有自己的主觀判斷,但我們要深挖的是得出主觀判斷的事實依據。實際情況是出具法律意見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盡量保持開放的思維,想想前期有沒有忽略什麼關鍵點。如果是,補上疏漏的點重新進行法律推理,調整法律意見。即使我們對事實的理解是全面的、準確的,法務和業務部門意見不一致是由於業務人員不懂法或者其他原因,重新審視這一過程,能梳理思路,抓出後續溝通重點,增加說服力。這一過程還能給自己的情緒一點緩沖人聽到反對意見時,通常第一反應是感覺受到打擊,下意識進入防禦狀態。這種對立情緒通常讓雙方的溝通火藥味十足。自我重新審視的過程中,隨著注意力從對方的反對意見轉向自身的深度思考,情緒趨於平緩。非對抗的情緒對於後續對話幫助很大。在職業發展中,溝通技能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溝通是有技巧的,結合問題分享三個技巧:在跟業務部門對話之前,找到自己的盟友,比如自己老板、其他相關部門老板、其他利益相關者等等。經過前期的工作和溝通,確定自己的意見和方案靠譜後,希望持不同意見的業務部門可以采納執行,拉上盟友能夠幫助我們做好溝通,尤其是當盟友具有相當分量的時候。要在跟業務部門對話之前,預先跟盟友溝通。溝通中聽取意見非常重要。首先,盟友從不同的角度或者高度給出建議,也許比自己原想的解決方案更好,可以吸收采納。其次,即使盟友完全贊同或者反對我們的建議,沒有新的建議,Ta的意見也可能帶來新的視角和思考,或者幫助我們預演對話時的意見交鋒。最後,誠懇地征求意見的態度,往往能夠成功爭取到盟友。法務應該都經曆過,業務人員一上線,就聲色俱厲噼裡啪啦說一氣,氣氛很不友好。當雙方各執己見的時候,這種情形更常見。這個時候,首先要消解對方的對立情緒,否則對話很可能不歡而散並且毫無成果。先找到對方值得肯定的地方作為切入點。比如:“我理解/知道業務部門對此付出很多努力,如您所說......。”如果對方不買賬,怒氣升級,我們還可以說:“有道理,請講慢一點,我拿筆記一下。稍等,我拿下紙/筆。”這幾秒鐘的緩沖期,對方的情緒通常都會有所收斂。考慮到書面記錄,對方也會在心裡稍微打打腹稿,理性就出來了。語速慢下來,激昂的情緒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趨於平緩。接著,我們需要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就是擺出事實講自己為解決這個問題付出的努力。法律依據是什麼,法務部門的觀察是什麼,推理邏輯是怎樣的,我們的思考是什麼,跟業務部門的溝通怎麼做的,跟權威機構的諮詢是怎麼做的,跟外部律師怎麼討論的,等等。這裡不是要胡吹,而是前期要實打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對話到這裡,由解決情緒轉到解決問題,給出或者重申我們的解決方案,並清楚地講明判斷依據。心理學上有一條規律:我們更願意相信的,永遠是“跟自己一致的人”的意見。盡管法務部門與業務部門有諸多不同,有一點是一致的,雙方目標一致:為公司爭取最大的利益,包括損失的減少。這也是雙方共同的立場。把立場亮出來,沒有人能說我們法務立場不對。站在同一立場對話,也更容易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