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文章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不用於商業用途,僅為學習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站長刪除。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亞太法務聯盟】?
隨著法律科技的滲透,法律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改變法律服務行業,從智能檢索、文檔生成、合同審核、案件預測等方面,人工智能對法律職業滲透的範圍在不斷延伸,而且還在繼續延伸新的商業模式。技術賦能法律行業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鑒於此,現亞太法務聯盟聯合iCourt共同舉辦本次以“走近法律科技”為主題的思享會,通過走進法律科技企業,讓法務人員深入了解法律科技,同時推動和探討法律科技在企業法務管理中的應用。亞太法務聯盟走近法律科技第三站來到了法律科技“極客”——iCourt。
亞太法務聯盟常務秘書長蔣璐明、iCourt法學院聯合創始人諾諾、iCourt 法學院合夥人張骞、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高潔、中國藍星集團法律總監兼審計合規部主任裴桂華、英大財險法務部負責人王玉峰、G7總法律顧問李雅迪、好未來教育集團總法律顧問魏嘉、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法務部部長徐葉紅、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規部負責人吳佳麗、愛卡汽車網黨支部書記兼法務總經理尚天翼等二十餘位企業首席法務官參與了本次思享會。
事實上,我國擁有超過10萬名法律人,超4000家法律服務機構,法律行業的屬性可以總結為信息的不對稱。那麼,如何獲取信息廣度、傳遞信息速度、挖掘信息深度?
為解答上述問題,iCourt法學院合夥人張骞圍繞“讓無形的服務有形化”這一主題,著重闡述了如何使用先進的檢索工具,可視化的流程,驅動著數據標準化,從而高效率的服務於日常法務工作。
張骞首先介紹了如何進行人物檢索。他表示,案件的關鍵人是客戶、法官和對手。客戶關心的問題是:認識法官嗎?官司能贏嗎?官司打多久?張骞以“潛在客戶來所諮詢民間借貸案件”一事為例,分析了“陳奕輝法官民間借貸案件大數據報告”的生成過程與報告分析過程,並得出“用數據合理把控結果預期,用分析積極把握訴訟關鍵”的方法論。
隨後,張骞介紹了如何進行案例檢索。在何種場景下需要進行案例檢索?遇到陌生案件如何檢索?iCourt擁有綜合搜索引擎和專利大數據庫,窮盡檢索、交叉檢索、3D檢索、法官檢索等均能幫助客戶達成理想效果,向客戶證明你能贏。
此外,iCourt還擁有自己的專業內容庫,可完成類案檢索報告,進行報告化服務,讓專業的服務被感知,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客戶需求。最後,張骞總結稱,思維決定技能的上限,工具提升技能的下限,iCourt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一直做,然後等待時間的回報。?
亞太法務聯盟常務秘書長蔣璐明帶領大家一起討論了未來法務部如何轉型為賦能型的法務組織,他認為,法務人的轉型不僅僅需要組織迭代更需要工具的加持。
蔣璐明稱,聊過了370個法務後,他發現了法務工作幾個特點:法務人年工作時長步入2100小時時代;法務人工作繁瑣複雜,做“風險”最高的事情。讓法律跟上業務的發展已成為法務人轉型的“難題”。而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鬥爭就是對於用戶響應力的比拼。因此,需要明確業務端的需求,也即用戶需求;此外,需要提升響應力,注重速度,提高效能,保持服務水平的穩定。
那麼,未來的法務部是什麼樣的?
蔣璐明指出,對業務的響應程度決定了法律服務發展的不同階段。
1.0階段個體作業,文檔工具主要是office、微信、windows文件夾;
2.0階段團隊進行專業的培訓體系,開始使用工具軟件協同不同職級的同事進行協作,服務流程標準化,團隊服務質量有所保證;
3.0階段數據精細化發展,客戶管理,業務流程、服務內容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數據在作業過程中沉澱和積累;
4.0階段進入了智能階段,基於數據分析和挖掘,團隊保持高效運作,服務穩定,法律文檔可複用率提升,標準工作逐漸被人工智能取代。這是從信息化到數據化,再到智能化的過程,也是企業從被動防控到積極防控的變遷。
因此,法務部的躍遷需要組織轉變和配套工具。蔣璐明分別以某傳統企業、某互聯網大廠為例分析了敏捷型法務組織。他認為,組織轉變+配套工具才能實現法務部的躍遷,而構建法務能力複用平臺是法務部躍遷的有效途徑。
最後,蔣璐明以CLM為例,介紹了法務能力複用平臺的業務模型。
分享會尾聲中,與會嘉賓還進行了法律科技在法務工作中的應用探討,參會嘉賓們紛紛表示,感謝幾位發言嘉賓的經驗分享,企業更需要律師提供法律與商業相結合的法商服務,而不再是單一的法律服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更好地運用法律科技產品或工具,提升法律科技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