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文章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不用於商業用途,僅為學習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站長刪除。
本文來源於【】?
12月4日,劉海龍迎來了法務職業生涯開花結果的時節,他被內蒙古自治區政法委評為“2017年度十佳法治人物”。在頒獎典禮上,“技術派法律風險管控專家,為法律職業夢想一路狂奔的國企法務......”主持人的每一句介紹,讓這些年的工作經曆,猶如電影一般在他眼前閃過。
作為內蒙古電力集團法律事務室主任,十七年的法務職業生涯,掙紮過,努力過,創新過,改變過,每一步的付出,每一份的收獲,最終還是被認可了,劉海龍有些激動。這一次,站在聚光燈下,他舉起了一座結結實實的獎杯。
解開法務工作中的困惑
律政君:你是什麼時候加入到內蒙古電力集團的,做法務有哪些體會?劉海龍:2002年,我以內蒙古最高分通過了首屆國家司法考試,考取了法律職業資格,在當地還受到了媒體的采訪報道。那個時候感覺學法律就應當幹法律,也就順其自然地選擇了從事法務工作。
入職初期,我在基層進行鍛煉,積累了許多處理具體事務的經驗。2004年,在有了一定的法務工作經驗積累之後,我開始跟隨法務部一起進行商務談判。然而,作為初出茅廬的法務,還沒有褪下身上的銳氣,法律人又總會追求一種夢想,希望在法律規定的框架之內能夠做到盡善盡美,因此在商務談判中,有時候會表現出據理力爭的強硬態度。這種態度不僅給業務部門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有時候還會好心辦壞事。
律政君:這種情況讓你感到很困惑吧?劉海龍:我的確一度感到很困惑。後來法學院的老師告訴我,在實際工作中,不管是合同審查還是商務談判,要真正理解法律人的定位,更多地站在業務部門的身邊,幫助他們促成交易,法務所做的工作,是讓大家信仰法律,而不應僅僅糾纏於違約責任、爭議解決方式。從那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工作,我都會問自己“我們處理的每一項業務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從法律角度促成它”。也正是在這一工作理念的引領下,業務部門的同事、高層管理者、利益相對方越來越願意和我聊法律的細節,法律工作也開始變得不那麼艱難了。
只有努力才會被認可
律政君:近幾年法律行業的變化,對法務工作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劉海龍:近幾年,法律行業發展速度非???,信息時代下,各種法律微信公眾號,以及與法務相關的話題層出不窮,讓我產生了很強烈的危機感。如果總處於“舒適區”,很容易滋生懶惰,而一旦跟不上法律行業發展的腳步,很容易會被優勝劣汰掉。
我屬於行動派的人,在意識到問題之後會迅速地做出改變,從2014年開始,我開始參與法律人相關的各類交流活動,甚至有的法律微信公眾號推出的培訓活動我覺得有意義都會參加。去看看現在的法律圈都在做些什麼,現在的法律人最關心的話題是什麼,2016年的時候,我差不多有一半的周末都在北京學習。
在我即將40歲的時候,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攻讀了人生中第二個碩士學位。讓自己從工作狀態回歸到校園學習,再將學到的新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法務工作中,這種意識的轉變帶來的最大收獲是開闊了視野,對法務工作也有了更新的認識,打破了以往只低頭做事情的方式,慢慢學會了邊學習、邊思考,一邊和外界交流,一邊做好法務工作。
方圓:作為一名法務,如何能夠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價值?
劉海龍:這三年是法律行業變革最快的三年,對市場的認知、對自己的定位,很多想法都會被顛覆,不是刻意去顛覆,而是市場發展得太快。就像是法務圈裡大家常說的那句話:“在現在的整個法律行業,包括作為法律顧問,不是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別人比你做得更好?!比绻季S不轉變,未來或許一點機會都沒有,我覺得這是件特別可怕的事情。
這兩年我們法務團隊的力量在不斷擴大,陸陸續續招聘了26名法律碩士,這是一個非??上驳默F象,說明法務團隊是被企業認可並且需要的部門。隨著新鮮血液的注入,也會伴隨一些壓力,法務團隊能不能管理好,如何能夠更好地配合其他部門的發展,這都是擺在我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我偶爾會發現,有的法務二十幾歲的年紀思維卻很陳舊,故步自封得厲害,沒有自己的法律思維和想法。
在我看來,如果想要讓法務的價值被認可,最關鍵的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因為機會永遠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我經常會和團隊的同事說,法務能夠參加管理層的會議,對個人成長來說是件很好的事情,能否把握住機會關鍵是法務是否願意主動多做功課。自己的專業能力是否能夠達到一名優秀法務的標準,能在會議中說些什麼,事前需要準備哪些工作,如果遇到涉及企業法律風險的事情應該如何回答,能夠找到什麼樣的法律解決方案。如果像是吉祥物一樣僅僅是坐在那裡聽一聽的話,就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浪費時間。做事情一定要走心,走腦,凡事多思考,一定要做足功課和準備。
最難的是,只有一個客戶
律政君:做法務,會不會感到有壓力?劉海龍:對於法務來說,壓力有時候會源於外部的專業律師。以往,法務傳遞給企業領導的信息是可以經過自己篩選過的,但是在如今信息化透明的時代,企業領導有機會接觸許多的法律培訓和法律專業資源,需求也會不斷變化,而這些資源在過去是專屬於企業法務的。對於法務來說,未來的工作要求會變得更高,需要具備更快、更精準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如果自身的“手藝”跟不上,很容易被外部律師所替代,這也是做法務比較尴尬的地方,因為法務很難做到專業化,更多的時候是以全科醫生的形象出現。但是隨著法律行業市場的細分,企業對法務的要求不僅僅是拿出一份解決方案這麼簡單,管理層總是希望法務既懂投融資,又懂建設工程,還要精通人力資源方面的業務,這是對法務綜合能力素質的要求。所以一些新興業務,公司法務是不容易獨自做起來的,往往需要依賴外部律師的配合,這無時無刻不給管理層傳遞一種信息,好像外部律師會做得更好。
舉一個比較直觀的例子,口腔醫院的牙科醫生,平時每個人的技術都很好,結果有一天院長需要做外科手術,突然發現這些人都不給力,但是面對一個骨科醫院的普通醫生他就覺得特別好,因為在經驗積累、業務熟練程度方面,骨科醫生都占有明顯的優勢,而這些問題,也成為法務在工作中經常會面臨的壓力。
律政君:對法務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又是什麼?
劉海龍:企業法務最難的是只有一個客戶,就是自己所在的企業。當你面對自己唯一的客戶時,“他”的體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法務部在企業中的地位和價值。
其實企業中和法律有關聯的所有部門都可以看作是我們的客戶,我們需要站在業務部門的角度去想問題,給他們提供解決方案,決不能只站在裁判者的角度說NO。每一次和業務部門打交道時,他們最直接的客戶體驗不是加分就是減分,如果體驗總是不盡如人意,時間長了會發現法務工作越做越難,會成為業務部門的絆腳石。為了提升法務部的工作,我也一直在思考和改變。對於法務部的工作情況我們開設了一個匿名滿意度評價系統,可以隨時對法務部的工作進行評價,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可以及時察覺,也會積極地改進。
像老板一樣思考
律政君:如何去克服這些困難?劉海龍:我曾經提出了一個理念:Think like a CEO,翻譯成中文就是像老板一樣思考。如果我們的站位只局限於用法律眼光去審視別人的工作,你會發現大家越來越不認同你,雖然法務說得都對,但是幫不上業務部門任何的忙,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比如一個城市的霧霾比較嚴重,就完全否定這個城市不適合工作和生活,這是一種很極端的想法?,F在有許多APP軟件都在做健康管理,比如幾點鐘起床,幾點鐘適合運動,每天的飲食如何搭配等等,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是可以去管理,可以去減小一些損害的。法務部也是一樣的,要做到企業法律風險的日常管理。
法務如何在不完美的情況下,將損害風險降低到最小,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做事情不能簡單地說no,要多從yes、but和if的角度去想問題,第一時間提出解決方案,探討在什麼情況下事情是可行的,如果要做這件事情需要具備什麼條件。任何事情都多往前探一探,讓業務部門感覺到你是和他們站在一起的,是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去做成事情的,對他們來說是受益的,那麼大家就會願意支持法務部的工作。
律政君:法務部門怎麼能夠更好地配合業務部門開展工作?劉海龍:每一年開工的時候,我都會帶領團隊主動去拜訪業務部門,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業務部在新的一年中要開展哪些項目,有時候在業務部還沒有厘清自己的需求時,法務部就已經幫助他們分析了未來可能會遇到的法律風險,提出應對預案。這種主動幫助業務部門梳理工作思路,幫助他們提高戰鬥力的行為,會讓他們會覺得法務部門很給力,不是來挑毛病的,是來提供支持的。
有時候業務部門也會主動來法務部交流,涉及投資談判的,法務部會告訴業務部門哪些是必須據理力爭的,底線是什麼,有哪些方面在一定程度是可以接受的,這樣業務部門和法律部就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
律政君:企業法務需要具備哪些思維模式?
劉海龍:企業法務在做項目的時候,不僅需要具備法律思維,還要具備商業思維。在面對商業項目時,首先從商業的角度去了解這是一個什麼項目,會需要哪些審查,在哪方面存在法律風險,只有具備良好的商業思維,才能找到項目的關鍵。
比如要投資一家咖啡廳,首先要尋找合適的地方去租賃商鋪,從網上下載的房屋租賃合同往往滿足不了商業方面的需求,比如商鋪門口如果施工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損失,咖啡廳店牌的廣告能不能掛,尺寸多少,用什麼光源 ,這些都是需要在紙上固化下來的,所以法務具有一定的商業思維模式很重要。
所有創新都源於“痛點”
律政君:作為企業法務應該抱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做事情?
劉海龍:作為企業法務,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在每一次的法務培訓會上,我都會和團隊強調一個問題:自我驅動。企業法務的角色是什麼,能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事情做到位,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和方向,不能總是被動地去做事情,一定要有創新的想法,驅動自己每天去想問題,多分析,應該抱有創業者的心態。
每一次的創新的背後,是因為我們存在這樣那樣的“痛點”。我們剛開始推行企業法務職業能力測評的時候,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的人會說平常的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時間去參加考試。但是我認為做任何事情是要有態度的,如果存在困難,可以來找我,但是職業能力測評本身是對團隊能力的一種提升,如果考評合格,說明你是認真準備過的,至少能夠證明有一種積極做事情的態度,如果考評不合格,我們也會毫不留情的通報。
在克服了諸多困難之後,這個考評制度推行下去了,也提高了每位團隊成員學習的積極性,今年有五十多名法務參加了考試,成績優秀的更多的是從業10年以上的資深法務管理者。通過這樣的考評制度,也便於法務部發現和培養更多的法務人才。
律政君:舉個例子說說你們法務部門都實現了哪些創新?劉海龍:今年法務部門收到的合同有28000多份,每年面對的合同都是好幾萬份,如果每一個合同都從頭看到尾,一份合同幾萬字的信息量,光靠法務團隊根本無法完成。為了能夠有效地管理合同,2013年,我提出了二維碼快速識別、防偽處理與法律業務融合的方法,建立了合同審查數據系統,利用二維碼掃描槍快速檢索定位合同、授權及法律業務表單功能,對核心信息進行加密編碼處理形成二維碼逐頁注入相關文本及法律業務表單,實現各類法律業務的高科技防偽處理。
無邊界法律服務團隊
律政君:聽說你還提出了“無邊界法律服務團隊”的概念?
劉海龍:這是個專業細分的時代,沒有誰能夠包打天下。法律服務行業和醫療行業很相似,一位資深的眼科專家在遇到外科手術時往往也束手無策。傳統的法務工作範圍涵蓋了投融資並購、招投標保障、建設工程、勞動用工、知識產權、訴訟管理等諸多領域,單憑一個人很難在這些細分領域深耕,公司管理層和業務部門也容易留下法務團隊不給力的印象。
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法務部門的作用,我們在國內率先組建了“無邊界法務團隊”,就是為了適應公司發展對法務團隊的專業化需求,選拔優秀法務人員以相關專業領域作為項目主攻方向,幫助法務人員深化對業務管理的認知。
律政君:無邊界法律服務團隊是一種什麼模式?劉海龍:“無邊界法務團隊”各項目小組打破了原有的工作隸屬關系,更加倡導基於平等的自我驅動工作模式,並運用印象筆記、億方雲等現代管理軟件進行團隊管理、知識管理,通過對接國內各細分領域法律專業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調研、課題研究、典型案例會商、巡回演講、成果匯編,消化吸收國內細分專業領域的先進成果,有利於打造公司內部“一專多能”法律智庫,為公司解決各類疑難複雜法律問題提供快速響應支持。
“無邊界法務保障計劃”啟動以來,先後已有32名法務管理人員加入7個方向的項目小組。下一步,我們將把“無邊界法務保障計劃”延伸到各專業部門,吸納專業管理人員共建複合型、學習型團隊。
文| 劉琦?
轉載自“方圓律政”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