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AI領域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應該增加什麼?》一文中提出:既有深度計算機科學思維又有深度哲學思維的AI人才,最有可能成為AI領域的指引者、領航人。要培養我國的AI頂尖人才,就有必要給AI領域研究生開設AI相關哲學課程,為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有需要或者有興趣進行AI哲學研究時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該文所稱的AI相關哲學領域包括但不限於通常稱為心靈哲學/人工智能哲學/認知科學哲學/信息哲學/計算與信息哲學/計算機科學哲學/行動哲學等領域。▼在2022年8月18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和北京工業大學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學院院長與名師論壇上,潘雲鶴院士、李德毅院士和朱松純教授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潘雲鶴院士在《培養AI的頂尖人才》主題報告中,建議加快圍繞中國AI科技發展的三類需要即解決“卡脖子”技術、競攀制高點、勇闖無人區來培養對應的三類頂尖人才。關於“勇闖無人區”需求,他說,AI2.0指出了大量的新空間,包含很多現在尚屬未知的制高點。這些“未知的無人區”可以分為理論的、應用的、產品的等從基礎到應用的不同層次。越基礎的越重要,因為理論新高地往往可以帶出諸多的技術與產品新突破。對應“勇闖無人區”的頂尖人才,要求發現與進軍無人區、發現與占領制高點。對於此類人才,假設與預見的能力至關重要;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類發現學術無人區的引領性人才的特點是:善於預見新方向,提出新問題,抽象出新理論,引領新競賽。他指出:尤其要迅速加強能進軍無人區的引領性創新。(引自潘雲鶴演講PPT)王國維說過治學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阑珊處。要成為AI領域“勇闖無人區”的頂尖人才,必定要經過第一境界、第二境界,才能達到第三境界。在此過程中,具備深厚的AI相關哲學素養,應該是必要條件。▲李德毅院士在《薛定谔+圖靈+維納=?》主題報告中,介紹了他重讀“20世紀最具影響的5篇經典文獻”的新體會。這五篇文獻的作者分別是薛定谔、圖靈、維納,都是20世紀極具哲學思想的著名科學家。他對圖靈機模型、生命賴負熵為生、交互認知和機器思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思考,提出了“機器賴序為生,賴交互為生”的觀點,建議加強智能科學——“認知物理學”這一新領域的研究。李德毅院士的演講充滿了哲學智慧,在重讀經典的基礎上,發現並指明AI領域的一個“學術無人區”——認知物理學。這個演講本身就是深度計算機科學思維與深度哲學思維交叉融合的典範。▲朱松純教授在《為機器立心、為人文賦理》主題報告中,從何為智能、AI的趨勢、AI新人文、學科建設幾方面,闡述了agent多尺度和多維度的交互特點、智能科學統一模型理論、人工智能與人文社科的深度融合趨勢。他認為:智能科學的理論包含兩個成分:理和心。前者由一組勢能函數U表達;後者由認知的架構和一組價值函數V表達。agent由兩組(U,V)函數來刻畫。他提到了100年前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當今人類文明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他在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的世界哲學統系圖基礎上,加入人工智能,給出了“人機混合文明”的新圖。他的演講中涉及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佛教五蘊、禅宗壇經等領域,本身也是深度計算機科學思維與深度哲學思維交叉融合的典範。
●筆者認為:潘雲鶴院士、李德毅院士、朱松純教授三位名家的演講,正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筆者的觀點——要培養AI頂尖人才,就有必要給AI領域研究生開設AI相關哲學課程。